你也得胆囊结石了?

 说到胆囊结石,很多人都缺乏科学的认知,只在脑海里存在一些模糊的相关概念。现在,我们就胆囊结石这一常见疾病,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性讲述,一起认识胆囊结石的来龙去脉。

一、胆囊有什么用?

就像成语说的一样,"肝胆相照”,胆囊就藏在肝脏的后方,是一个长约6-8cm、宽3-5cm的形状像鸭梨一样的器官。它有一个可爱的小名叫做“胆汁仓库”,在我们不进食时,肝脏分泌出的胆汁就会储存并浓缩在胆囊内,当我们进食后需要消化时,胆汁再由胆囊排出,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。另外,胆囊也会分泌黏液,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。

所以,胆囊并不产生胆汁,它只是胆汁的“小仓库”,哪怕因为胆结石被迫失去胆囊,我们并不会失去胆汁,它会继续帮助身体消化食物。当然,我们更不会像传言中说的,失去了胆囊就“没胆”而变得胆小,胆囊与胆量没有关系。

微信图片_20200326213838.jpg

二、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有什么?

胆结石种类很多,因位置不同可分为:胆囊结石、胆总管结石、肝内胆管结石。常说的“胆结石”一般多指胆囊结石。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:肥胖、长期饮酒、高血脂、长期高脂肪饮食和不规律进食等都是胆囊结石的常见高危因素。比如人们常说的不吃早饭容易长胆囊结石,也是有科学依据的:正常情况下,早饭后食物会刺激胆囊节律性收缩,使胆汁正常排出,但如果没有食物的刺激,胆汁就无法正常排入肠道,而在胆囊内淤积,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胆囊结石。

所以,我们要注意合理饮食,尽量按时、规律进餐,不能不吃早饭和节食减肥。

三、怎么知道自己患病?

得了胆结石后,有一些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,而有一些人会出现以下表现:如胆绞痛,即进食后出现剑突下及右上腹痛,很多人常误以为是胃痛;还可能出现黄疸,表现为皮肤及眼球发黄,出现此类症状很可能是出现了胆总管内结石,从而导致梗阻性黄疸;患者还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等。

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初步确诊。超声检查没有疼痛又便捷,是确诊的首选。

四、有什么严重后果?

一般来说,胆囊结石并不是很严重,一些静息性的结石终身都没有症状,但出现了结石症状甚至反复发作,我们建议早治疗。患者无需担心,单纯的胆囊结石并不可怕,通过治疗,很快就能恢复健康。值得一提的是,结石的长期刺激,会有刺激胆囊癌变的风险,还是应该得到大家重视的。

胆囊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,诱发感染,或者结石随胆汁跑到胆管中造成胆总管结石,处理起来就相对复杂了,若是结石随着胆汁反流进入胰腺,诱发胰腺炎就更加严重了。所以,得了胆囊结石要早处理,别让小结石惹出大乱子。

微信图片_20200326213817.jpg

五、确诊后怎么办?

应请医生根据病情评估,对于一些没有症状的静息性结石,可先观察不用治疗。如需治疗,一般需要手术切除胆囊,或根据情况优先选择保胆取石的治疗方式。
现在我院的胆囊切除术十分成熟,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便可完成,手术后的小伤口用普通的创可贴就可遮盖得严严实实,既保证了安全,也保证了外表美观。
需要大家了解的是,胆结石与肾结石不同,体外碎石来治疗效果不佳,药物溶解排石也成效不大,而且这会增加结石流入胆道或胰腺的风险,进而造成更严重的疾病。所以,手术治疗应是理想的治疗。

六、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?

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,并不分泌胆汁,几乎所有的胆汁多时肝细胞分泌。所以,切除胆囊并不会对胆汁的分泌量产生影响。但是,一般胆囊切除后的一个月到数月内,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泻或消化不良,但一般数月后就会基本恢复正常。少吃肉蛋食物一般需要持续一月至数月,之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。

希望通过这次胆囊结石的科普,能让大家更加正确的认识这一疾病,更加科学面对这一疾病。


联系电话:乳腺甲状腺外科A15:8272531      肝胆胰外科A16:8272532